為什麼Elon Musk、Sam Altman及其他億萬富翁都在押注腦機介面
Elon Musk 已經擁有火箭、汽車、AI 和人形機器人。Musk 的競爭對手 Sam Altman 則掌管著 OpenAI,這家公司推出了領先的 AI 聊天機器人 ChatGPT。現在,這兩位以及其他億萬富翁都想要涉足人類大腦領域。
他們對腦機介面(BCI)的最新投資,與其說是關於當今的醫學突破,不如說是關於誰將擁有通往數位生活神經通道的即將到來的競爭。正如該領域的創辦人和專家對 Decrypt 所說,億萬富翁的關注「提升了整個產業」,即使這會扭曲優先事項。
對於億萬富翁來說,腦機介面不僅僅是醫療設備——它們代表著下一個潛在的平台轉變,是控制人類思維與數位系統之間通道的方法。
擁有這個介面,可能就意味著擁有運算的未來。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一些最有權勢的人正在大量投資 BCI:他們將其視為對抗人工智慧的對沖工具、科技堆疊中的新控制點,甚至可能是獲利與影響力的終極前沿。
Musk 和 Altman 的動作
Musk 於 2016 年創立 Neuralink,目標是與機器融合,他聲稱這可能是跟上人工智慧發展的唯一方式。該公司最近完成了 6.5 億美元的 E 輪融資,使其成為該領域資金最充足的公司之一。Neuralink 的首位病患 Noland Arbaugh 已經展示了他可以僅憑意念控制游標並瀏覽網路。
結果好壞參半,但目前已有五位病患接受植入,試驗範圍也擴展到語言障礙和視力恢復。Musk 持續將 BCI 描述為不僅僅是醫療設備,更是 AI 主導未來中保護人類的防線。
同時,Altman 作為 Merge Labs 的共同創辦人浮出水面,這家新創企業計劃以 8.5 億美元估值募資約 2.5 億美元。早期報導顯示,Merge 可能會採取非侵入式介面,這與 Neuralink 的腦部植入路線不同。
對於已經掌控全球最強大 AI 公司的 Altman 來說,這一舉動意味著下一場戰爭不僅是誰打造出最聰明的模型,更是誰能控制將這些模型與人類連接的管道。
其他重大投資
這個圈子不僅限於 Musk 和 Altman。知名生物駭客 Bryan Johnson,靠支付領域致富,於 2016 年向 Kernel 投資 1 億美元。Kernel 開發用於測量大腦活動的神經科技平台,定位為基礎設施型公司,而非炫目的植入設備公司。
Neuralink 的投資者還包括 Peter Thiel 的 Founders Fund,這證明了矽谷的風投精英正在為腦機連結成為運算基礎層的可能性做準備。
「對我來說,他們的參與是一個好兆頭,」神經科技新創 Subsense 的 CEO 兼共同創辦人 Tetiana Aleksandrova 對 Decrypt 表示。「當億萬富翁進入 BCI 領域時,他們帶來的能見度和資本提升了整個產業。突然間,更多基金計劃將資源分配到神經科技,更多公司成立,更多工程師發現這是一個值得投入職涯的令人興奮領域。」
但 Aleksandrova 警告說,億萬富翁的參與有利也有弊。
「他們的資金能以公共資金難以達到的速度推動進展,」她解釋道。「但同時,必須以新創速度交付的壓力,可能導致不切實際的承諾,從而危及信任。而在科學領域,信任和資本同樣重要。」
神經科學 DAO Elata Bioscience 的共同創辦人 Andreas Melhede 告訴 Decrypt,雖然億萬富翁的參與加速了關注和資金流入,但也使議程變得狹隘。
「優先事項往往反映單一個人或受控企業議程的願景,而不是更廣泛的科學社群,」他說。「這意味著研究往往偏向於吸引眼球的『登月計畫』,而不是實際推動領域發展的重要合作進展。」
Melhede 同意,億萬富翁的言論既能促進產業發展,也可能帶來傷害,甚至掩蓋那些重要但不那麼光鮮的工作。他表示,更大的風險在於對人類大腦這麼重要的事物產生權力集中。
「如果一家公司擁有基礎設施、程式碼和數據,他們就擁有了個人思想和意圖的鑰匙,」他說。「這會抑制透明度,減緩獨立驗證和科學進步。對 BCI 技術——以及認知自主權——的獲取,將取決於少數幾位高調人物的商業決策。這樣的風險過於集中。」
投機與現實
這種緊張關係定義了這個領域。億萬富翁的宣傳極具野心——控制神經介面,就能控制未來。但當前的現實則更為有限:粗糙的訊號、脆弱的硬體,以及無法像公眾言論所暗示那樣「讀取思想」的系統。
不過,這樣的突破「某天或許真的會發生,」紐約大學心理學與神經科學榮譽教授 Gary Marcus 告訴 Decrypt。「目前,我們對神經編碼的理解還不夠深入。當然,對於癱瘓且選擇有限的人來說,已經有一些合理的干預措施。」
像 Synchron 和 Inbrain 這樣的公司持續進行試點實驗,Inbrain 的石墨烯基 BCI 平台已獲得 FDA 突破性醫療器材認證。但這些仍屬於早期階段,距離大眾市場的增強應用還很遙遠。
利害關係
問題不在於腦機介面是否能大規模運作,而在於誰的願景將主導它們。Musk 將 BCI 描述為生存保障,Altman 則將其定位為戰略控制點,Johnson 和 Thiel 則視其為基礎設施投資。
對於病患來說,這項技術關乎恢復失去的能力。對於億萬富翁來說,這關乎塑造下一代人機平台——在這個平台上,誰擁有通道,未來就有可能制定思想如何轉化為數據的規則。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您也可能喜歡
Bitcoin自近期低點反彈5%,但加密貨幣反彈缺乏深度

BTC、ETH於第四季度迎來歷史性轉變:ETF資金流入與監管協調預示市場新現實
九月三千億美元加密貨幣崩盤重塑風險管理,第四季復甦希望浮現
美聯儲理事表示,穩定幣是美國支付未來的關鍵
加密貨幣價格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