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na 的交易統計數據受到質疑,批評者指控機器人活動和可疑指標導致數據被人為誇大,扭曲了區塊鏈的表現。
Solana 的交易統計顯示活動量被誇大,因為由機器人驅動、低手續費的交易(其中大多數失敗)仍被計入交易總數,導致吞吐量指標誤導,並高估了2025年9月的網路表現。
-
機器人推動了數百萬筆交易,大多失敗但仍被計算在內
-
獨立調查人員報告,30天內有高達1100萬筆機器人交易,失敗率達99.95%
-
2025年9月1日,記錄的658,460筆交易中,僅有155筆成功(約0.024%)
Meta description: Solana 的交易統計數據似乎因機器人驅動的失敗交易而被誇大,扭曲了吞吐量指標——閱讀分析師如何驗證數據及其意義。
Solana 交易統計數據發生了什麼?
Solana 交易統計數據正受到質疑,因為大量由機器人產生的活動——大多數為失敗交易——仍被記錄為交易,這誇大了報告的吞吐量並掩蓋了有意義的表現指標。獨立報告和鏈上觀察者於2025年9月初提出了這一問題。
機器人如何被證明誇大了 Solana 的數據?
包括一位名為 Dave 的 Cardano Stake Pool Operator 在內的調查人員,分析了鏈上日誌,並發現一個機器人在30天內提交了約1100萬筆交易。數據分析顯示,這些嘗試中約99.95%失敗,但網路的帳本和公開指標仍將其計為交易,扭曲了每日總數。
為什麼失敗的交易仍被計入 Solana 的報告指標?
Solana 的公開交易計數器會聚合所有提交的交易,並未排除失敗的部分。低手續費使得重複、自動化提交的成本極低。因此,高頻機器人活動可以誇大原始交易數量,卻無法反映成功吞吐量、最終性或真實用戶活動。
有哪些證據支持這些說法?
鏈上觀察者引用的關鍵數據點包括:
- 一個機器人:30天內提交約1100萬筆交易(由社群調查員“Dave”報告)。
- 該機器人流量的失敗率:約99.95%未成功。
- 2025年9月1日快照:記錄658,460筆交易,僅155筆成功(約0.024%成功率)。
Solana 的低手續費創造了終極的“假裝直到成功”的環境。
僅一個機器人在30天內就發送了近1100萬筆交易。最有趣的是?它有99.95%的時間都失敗了。
那麼,誰會在意一堆失敗的交易?它們並不會就此消失…… pic.twitter.com/vcqbbujU5D
— Dave (@ItsDave_ADA) 2025年9月4日
分析師現在應如何解讀 Solana 的吞吐量指標?
分析師應將提交的交易與成功/確認的交易分開,並在衡量吞吐量時使用成功率過濾。僅憑原始交易數量已無法可靠反映用戶需求或網路健康狀況,因為機器人可以低成本大量灌水。
研究人員如何驗證 Solana 上的交易品質?
請依照以下步驟審計 Solana 交易品質:
- 篩選鏈上日誌,檢查交易狀態(成功與否)。
- 計算成功率:成功交易數 ÷ 總提交交易數。
- 按來源地址分解,以識別高頻自動提交者。
- 交叉檢查時間戳,尋找異常提交模式(如持續高頻爆發)。
- 以原始數據和過濾後的成功指標報告結果,以確保透明度。
常見問題
2025年9月1日報告的交易中有多少是成功的?
2025年9月1日,觀察者記錄了658,460筆交易,僅有155筆成功確認,約為0.024%的成功率——顯示當天大多數記錄的交易均為失敗。
低手續費能否解釋機器人驅動的交易膨脹?
是的。極低的手續費降低了重複提交的成本,使機器人能以低廉的成本發送大量交易,這會灌水原始計數器,卻無法產生有意義的成功活動。
重點摘要
- 原始數據具有誤導性:應計算提交交易與確認交易,以衡量真實吞吐量。
- 低手續費助長濫用:低成本提交讓機器人能經濟地產生大量數據,扭曲指標。
- 需要審計與透明:驗證者、區塊瀏覽器和分析服務應公開成功率及來源歸屬。
結論
2025年9月初的 Solana 交易統計數據,因高頻機器人驅動的失敗提交被計入原始總數而顯得膨脹。獨立鏈上檢查——由社群調查員報告——顯示極高的失敗率,削弱了僅依賴交易數據的說法。分析師和平台應發布成功率指標及來源層級細分,以恢復透明度與信任;COINOTAG 將持續關注發展並報導經過驗證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