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na 假交易是由機器人驅動的大量、主要失敗的操作,這些操作會膨脹鏈上指標;分析顯示極高的失敗率(在一個被標記的 1100 萬筆樣本中高達 99.95%),這會誤導真實吞吐量並扭曲「每秒交易數」及網路使用統計。
-
機器人驅動的交易量膨脹 TPS 指標
-
高失敗率意味著報告的交易數並未反映成功的用戶活動。
-
數據點:一個 1100 萬筆交易樣本中有 99.95% 失敗;2025 年 9 月 1 日有 658,460 次嘗試,僅 155 筆成功。
Solana 假交易:即時分析機器人膨脹的指標以及如何驗證真實吞吐量。閱讀驗證鏈上活動的步驟。(150-160 字元)
Solana 如何允許機器人膨脹交易指標?
Solana 假交易發生於自動化行為者提交大量交易,這些交易大多失敗但仍被記錄在區塊歷史中,從而膨脹公開指標。獨立觀察者報告的樣本中,單一機器人就佔據了數百萬次嘗試,成功率低於 0.1%,這嚴重誤導了真實吞吐量與用戶需求。
哪些數據顯示問題的規模?
產業觀察者報告的鏈上樣本顯示活動高度集中。在一個被標記的案例中,一個機器人在 30 天內執行了約 1100 萬筆交易,失敗率高達 99.95%。2025 年 9 月 1 日,總共嘗試了 658,460 筆交易,僅 155 筆成功(成功率 0.024%)。這些數據顯示,大多數被記錄的交易對用戶或 dApps 並無實質意義。
30 天機器人樣本 | 11,000,000 | ~5,500 | ~0.05%(99.95% 失敗) |
2025 年 9 月 1 日 | 658,460 | 155 | 0.024%(99.97% 失敗) |
為什麼觀察者稱這是「假裝直到成功」策略?
批評者認為,膨脹的交易數可以被用來作為規模和採用的證據,儘管失敗率極高。一位 Cardano stake-pool operator(SPO)公開指出這些異常,認為這些指標並未反映真實用戶活動。支持者則指出低手續費和網路行為是部分原因,而非蓄意操縱。
常見問題
失敗交易如何影響 Solana 報告的 TPS?
除非明確過濾,否則失敗交易會被計入原始吞吐量統計。包含失敗嘗試會提高報告的 TPS,但並未反映成功、可用的交易。分析師建議應聚焦於確認且成功的交易,以獲得有意義的 TPS 測量。
低手續費能否解釋膨脹的交易嘗試?
可以。極低的手續費降低了提交大量交易的成本,這會鼓勵自動化行為者產生大量嘗試。然而,僅以手續費結構並不能證明意圖;還需進行模式分析。
開發者與分析師可採取哪些步驟驗證鏈上活動?
可依據交易成功狀態過濾、抽樣發送者多樣性、檢查時間戳與手續費,並使用數週內確認交易的移動平均值。這些步驟能更清楚反映真實網路需求。
重點摘要
- 指標膨脹:機器人驅動的失敗交易會大幅誇大鏈上活動。
- 驗證成功:始終依據交易成功狀態過濾,以衡量真實吞吐量與 TPS。
- 實用步驟:利用發送者抽樣、手續費分析及移動平均值來偵測並減緩誤導性尖峰。
結論
Solana 假交易的報告凸顯,當失敗嘗試佔據記錄量時,原始交易總數可能具有誤導性。產業參與者,包括獨立觀察者與具名人士,均呼籲驗證成功率與發送者模式。分析師與開發者應採用最佳過濾實踐,以衡量真實網路採用與效能。欲獲得持續報導與驗證工具,請參考 COINOTAG 報導及 Solana Foundation 官方聲明作為純文字來源。